2017年7月1日 星期六

”Lyft总监沈思维谈“硅谷职场”:到底有没有天花板?” 之心得

Source: https://www.eventbrite.com/e/bittigerlyft-tickets-35439444332?aff=ehomecard#

2017年下半年的第一天,我參加了在南灣 BitTiger 辦的活動【BitTiger线下】Lyft总监沈思维谈“硅谷职场”:到底有没有天花板? 如果你不知道沈思维是誰,可以參考他寫的這兩篇文章:职场丨你的老板也是人职场丨硅谷职场,如何更好地“挖人”和“被人挖”?

活動的形式是以主持人Qinyuan Feng 和沈思维的問答來進行。我主要幾個 takeaway 心得有下列幾點:

1. 活動標題“硅谷职场”:到底有没有天花板?他認為職場沒有天花板,但個人有天花板。以群體來說沒有天花板,但是個人來說一定會遇到瓶頸。如果你覺得你沒有遇到瓶頸,可能只是因為你的自省能力不足。就單一個能力而言,個人能力的線性提昇一定遲早會遇到瓶頸、這個時候你應該是想辦法在不同的維度來提昇向上。當你以不同能力的鍛鍊來提昇自我,你的綜合能力會在不同維度以曲線發展向上。

2. 他開玩笑的說他在 Google 待了6年待久了,應該早點離開。過程中他還去上了 MBA的課程,但是他覺得如果上完課還是要回到科技公司的話沒有特別有用,還不如持續的待在產業中。他在 "如何更好地“挖人”和“被人挖”?" 中提到 "想突破瓶颈,便要敢于把自己丢到陌生的环境中去重新证明自身价值。"我個人也是覺得在一個地方久了,對公司產品、 tech stack 熟悉後,真的很安逸會很怕環境改變。但是如果一直不離開,3年工作經驗如果只是3個重複的1年經驗,那就是浪費我們最寶貴的資源- 時間。

3. 先做事,再想 title。做事的時候多幫你的直屬老闆分擔, 以準備取代他的方式來思考以他的高度該怎麼做。很多時候你做久了, title 及 promotion 就會來了。中國人說的不在其位,不謀其政,在矽谷應該不適用,我們應該勇於幫直屬老闆分擔責任,建立自己的價值(除非你要越好幾級的去謀像是CEO的政)。

4. 要有自己的故事,別人給你一個固定的scope,不要只是單純接受,你自己要從不同角度思考,想辦法擴大 scope,當你增加 scope,你、團隊、公司都有可以得到更多資源、機會來提升。

5. 文化溝通上,學習用美國人的方式來溝通,對矽谷所有來自不同國家的同事,不一定要深入到交心的地步,但是以大家都是為公司成長的心態來合作。每種人都有他們值得學習之處,虛心學習不同同事的優點,別放大別人的缺點(甚至是忽略別人的缺點)。

6. 沈思维決定從 Twitter 到 Lyft 的考量,我覺得除了像是到稍微小一些的公司有更大的機會外,還有考慮到自己的職捱發展,除了貢獻自我能力,如果新的職缺可以讓你幫助公司成長過程中也幫助你有更多的成長,那麼多一點的冒險 risk 也是可以接受的。

許多分享的內容在他的文章都有所著墨,我認為他的口才及思考邏輯都是華人中頂尖的,許多觀念和我心中所知互相印證,稍微有點可惜的是他舉的實際例子不夠多,如果他分享中多配合以他親身的經歷來印證,我相信大家感觸心得會更深刻。


你也有參加今天這場活動嘛?你的 takeaway是什麼呢?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