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0月4日 星期日

矽谷科技公司和上級的 1: 1 討論及 mid-cycle check in


在美國科技公司工作, 很多公司都有規定定期和上級 1:1 會議,舉例來說, 目前我和我的直屬經理, 每週有 1 個 30 分鐘的見面討論。 很多人不知道每週要和經理聊什麼, 於是就只做工作匯報, 這其實很可惜、浪費寶貴的機會得到更多支持及提攜。 


關於 1: 1, 我讀過許多文章, 其中我最推薦的就是敝司 VP Mark Rabkin 寫的  The Art of the Awkward 1:1, 這篇文章重點就是說, 別在你的寶貴 1:1 的時候,和你的經理聊任何可以在公開場合,或是其他公司同事在場可以聊的事情, 盡量講一些 awkward 尷尬的事情。 比如說, 文章建議你可以聊你的情緒、感覺、或是恐懼。 尋求一些 honest feedback, 並且有深入的討論自己正在努力提升的地方。 這篇文章蠻短的, 推薦大家從以上的文章連結點進去閱讀原文來細細品嚐體會。 

我目前的 1:1, 通常一開始都會和我的經理大概聊一下這週的情況, 可能是工作上、或是生活上的事情。 比如說, 上週五我因為我女兒的保母不舒服, 需要請幾個小時的假, 我也和我的經理講到工作生活平衡、小孩在 COVID 疫情期間的活動等等。 之前我在 Facebook 分享了短篇心得雜感 "短頭髮 & 軍人", 提到我在 1:1 和我的經理講到我們彼此當兵的經歷。 這種閒聊雖然和工作沒有直接關聯, 但是可以更好的了解彼此, 我也可以從各種角度了解我的經理的價值觀。 


而在過往的經驗, 我也有和我的經理講到做專案的某個時間、某個人、因為某個情況, 因為一些不專業、不禮貌及低效的溝通, 讓我覺得特別不受尊重、我因此特別的生氣的情況。 很多情況經理的立場並不是要選邊站,而是要幫助你釐清你的感覺, 並且引導、舒緩你的極端情緒, 給出一些建議及幫忙。 在敝司, 工程經理可以出面調停排解一些人員及專案上的問題, 但如同我在之前文章: 美國科技公司的績效考評 (Performance review), 我們工程師也會在 “People” 這個項目看是否有專案協調溝通的能力。 在往比較資深的階段邁進時, 工作上的溝通協調都是歷練, 也是讓工程師更可以面面俱到, 成為獨當一面的工程師的歷程。 我之前不快的經驗也是在和經理討論可能作法後, 自己溝通及解決的。 


工程師要被考核 Impact, Engineering, Direction, People 的面向, 雖然說看起來很多,要往上升職要把許多能力技能培養好、得花上許多時間及心力。 但也是因為矽谷科技大公司的這些標準, 讓資深工程師都可以獨當一面。 比如說  Google、 Facebook 的 E5 等級資深工程師, 離開後去不是 FAANG 等級的公司, 通常有機會往上 1、2 個等級被雇用, 資深工程師到新創當總監、VP、CTO 等也是蠻常聽到的。 當然反過來說,如果不是 FAANG  等級的工程師, 面試到 FAANG 後,等級有可能會被降級雇用 XD。 


除了每週固定的 1:1, 因為每半年有一次考核, 所以我們每 3 個月會有一次 mid-cycle check in, 這個不是強制規定的, 比較會看每個經理的規劃。 但是如果沒有的話, 建議還是和你的經理在考核的一半時間點的時候, 和經理確認你目前情況。 


我剛做完 mid-cycle check in, 因為我剛換組, 是我在這個新組的第一個半年, 所以我也用這個機會, 了解我目前 ramp up 的情況, 及我的經理對我目前的工作成果滿意程度。 如果有任何我應該加強的領域, 希望剩下 3 個月我也有機會可以補強。 


不論是每週的 1:1 及 mid-cycle check in, 這都是專屬於你的時間, 你應該要用這個機會,好好得到你經理的指導及建議。 最高指導原則就是: 在未來你得知你的半年績效結果時, 應該是沒有覺得意外的成分。 因為你每週都有和經理持續溝通,了解你的情況及得到你所需要的幫助了。 


你及你公司的 1:1 是怎麼做的? 你都在 1:1 討論什麼呢? 歡迎留言分享。 


歡迎關注我的粉絲專頁,了解更多矽谷經驗、矽谷人物專訪、及各式矽谷新奇事務。
https://www.facebook.com/PivotSoftwareEngineer/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