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1月25日 星期三

職場提升心得 (二): 如何不斷的在公司增加自己的影響力


上次文章寫了: "職場提升心得 (一): 觀察及反省自我能力", 提到時常觀察、反省自我在不同能力上的情況, 發掘出自己更有優勢的領域, 並在累積相關技能。 更之前的文章 “美國科技公司的績效考評 (Performance review)”,分享科技公司的績效考評通常有幾個大面向 (以工程師舉例): Impact, Engineering, Direction, and People。 


Impact (影響力) 佔績效考評的很大一部分比重, 好的 impact 通常和好考績有很大的正相關。 可以說如果要得到好考績、被升遷, 需要有好的專案影響力。 但要如何做到比較有大 impact (影響力) 的專案呢?在公司及組上不同階段, 可能有不同的方式。 

在剛進一個公司及組的時候, 因為還沒有過往的成績可以證明, 這個時候就不要挑三揀四、盡量把被分配到手上的工作做的完美, 慢慢建立 reputation ,用成績來得到越來越重要的工作。 我個人在換工作及換組剛開始的時候, 常常會在 1:1 問我的經理及組員, 什麼東西是他們比較頭痛、或是緊急希望有人幫忙的, 藉由做這些比較緊急及被需要的工作來逐漸建立我的成績。 


而工作一段時間後, 因為有一些過往成績可以證明, 也應該可以有更多機會得到重要的專案。 許多人可能也會因為你是某一專案的專家來詢問你各種問題。 這種時候除了持續累積自己的影響力, 也應該多 take initiatives, take initiatives 我沒有想到比較好的中文翻譯, 比較白話的解釋就是去做一些嘗試。 一位資深的工程經理和我分享過,在他早期的工作中, 因為要和公司不同組,還有一些公司外的人合作, 他常常被 blocked, 於是他在 1:1 會和他的經理抱怨其他人, 直到有一天, 他的經理回覆他說: "你已經和我抱怨了 2 個月了, 但我都沒有聽到你提出可能的問題及解決方案。 "他在那天有點羞愧又有點醍醐灌頂的了解, 就算他想要他的經理幫忙, 他也需要更好地了解問題、思考可能的原因、提出可能的解決模式。 


很多時候機會是可以被創造出來的, 我常聽到資深工程師或是領導層級鼓勵我們多和不同組的成員聊聊、在這個過程去發掘一些沒有被滿足的痛點, 很多很大影響力的專案就是從不同組彼此不同的激盪, 整理發現的! 如果你是發現整理問題的人, 並提出很好的解決方案提案, 領導階層被你說服後常就會讓你領導執行新的解決方案, 你等於是自己幫自己開創一個很大影響力的專案!


在適當時機做一些有點冒險的嘗試!比如說今天有一個新的跨組織大專案的領導機會, 可能我們自覺能力還不夠, 但是這個世界本來就沒有萬事都能等我們準備好才把機會放到我們眼前的, 如果你很想要嘗試,就要勇於和老闆爭取,藉由過往的成績來支持你的提議,冒險嘗試失敗了也算是一個磨練,成功的話除了磨練, 也會得到事業上的成果。 畢竟 You own your own career development. If you don't speak for yourself, no one will. 過往文章“心得體悟: 亞裔專業人士在美國的職場之路 ” 也有許多這個議題的著墨。 


最後, 矽谷、或是美國科技業給予軟體工程師的機會很多, 有經驗的工程師每週都會收到不少 recruiter 的招募 LinkedIn 訊息。 中文諺語說外國的月亮比較圓, 英文是 The grass is greener on the other side. 從外部看許多機會可能都感覺比較好,讓人想要一直去追求新的機會。 但跳槽看似簡單,我們自我問題不解決,在新的地方也會陷入同樣的困難,而且工作經歷越多的時候、好的機會越稀少 (從外部來看),跳槽的門檻也會變得更高。在考慮機會的時候, 確保自己是要 run into an opportunity , 而不是 run away from a problem,換工作不是因為要逃避可能面臨的問題,因為在新的地方, 舊的問題也還是會出現的。  


雖然說我們在乎自己的影響力, 但如果我們的能力足夠,因為許多機會、成果, 都會因為我們的爭取、執行得當的自動產生其對應的影響力, 所以在乎影響力的同時,也要好好專注自我的能力及成長!


以上是我的一點小心得, 不論你是不是工程師,你有什麼增加在公司影響力的方法及心得呢? 歡迎留言和大家分享。  


歡迎關注我的粉絲專頁,了解更多矽谷經驗、矽谷人物專訪、及各式矽谷新奇事務。
https://www.facebook.com/PivotSoftwareEngineer/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