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4月12日 星期日

為什麼我建議你開始寫文章、或是任何形式的內容創作

source: uplash
我從 2012 年開始寫這個部落格, 一開始寫我在環境領域實習的一些心得, 2015 年來加州、正式在矽谷工作後,我開始分享了我找工作面試的經驗及心得, 在 2017 年, 除了這個部落格, 我也開了 Facebook 的粉絲頁

到目前為止,我在這個部落格創作了 95 篇文章, 文章內容大部分是關於我的個人學習、美國找工作經驗、以及我的矽谷觀察、體悟、外加生活上的各種經驗心得。 今天我想和你聊聊為什麼我覺得每個人都應該寫文章分享、或是做任何形式的內容創作。

我一開始寫文章的目的除了紀錄我的生活、強迫我自己內化經驗及輸出總結。 我自己現在回去看我 2012 年的寫的文章、或是許多之前的文章, 有時候都會汗顏覺得過去的我在寫什麼。 但也是因為這樣一個持續的過程, 讓我在提煉我的思考、分析我想要表達的內容、及最後輸出寫出來有許多練習。 我一直都知道我不是作家,我的文筆不是很好, 但是我的目的不是要拿這些文章參加文學獎的徵選, 我是要把我的生命經驗用我覺得有意義的方式分享出來。

許多讀者在文章、或是私訊留言告訴我某一篇文章給他/她激勵、某一個經驗讓她/他看到一種不同的可能、某一個直播訪問讓他/她有更明確的學習對象方法,在過去幾年,不時收到這樣讀者的訊息、讓我也覺得這件事情是很有意義,每幫助到一個人,我過去準備所花的時間、精力都更加有價值。



你可能會遲疑、或有疑問,覺得你沒有什麼可以分享的,你覺得除非要達到某個領域的頂尖才有資格可以分享。 但現實是,世界對於各種時期、領域、等級的知識都是有需求的。 鋼鐵人 Elson Musk 今天分享許多他的建議, 對於我們來說, 可能等級差太多, 反而那些建議沒有實質對我們有效果。 我很喜歡一個比喻是, 如果你剛考完高中,這時候你對於國中科目的知識、了解,在所有國中生中是最高的, 而且你剛經歷過的一切, 讓你的分享不僅僅可以針對國中生的準備盲點、或是未來的徬徨心態,都能掌握得宜並提供最好的協助。 我們能得到最有用的幫助就是從那些比我們稍早一些體驗過類似經歷的人身上學習。

分享你所知道的內容, 讓頭腦反思你的經驗、幫助強化總結自我的知識, 訓練你的表達能力,這些好處不論在什麼領域都很許多要的能力!在職場上, 我看到許多領域的佼佼者在反思、總結、有條理的分享都是經歷了長時間的練習才達到他們所在的境界,如果我們能早日開始這些歷程, 在職業生涯的過程、也會和我們本職有相輔相成的作用。

當然寫作/輸出還有許多額外的好處, 比如說我因為寫作/輸出, 認識了一些我本來沒有機會認識的厲害、有趣的朋友。 或是我的文章被換日線、商業週刊、今周刊、關鍵評論網、聯合新聞網等不同網站轉載。這些都是我一開始寫作沒有預期的風景、也讓我的輸出這件事情更有動力。

所以我在這裡想要誠摯的邀請你, 不論你的專業是什麼、不論你對什麼議題有興趣、或是你的經驗怎麼樣。 從今天開始, 開始練習花一些時間總結你的第一篇分享。 你可以發表在 Medium、開一個部落格、或是一個粉絲頁、Youtube 頻道等等。  雖然一開始可能沒有什麼人會看到, 但是堅持下去, 這件事情本身就會帶給你許多好處。 而且在未來某一天, 你的作品說不定能幫助在某個時期急切需要那個內容的人。

最後, 分享一些我推薦的內容創作:

工程師作家的轉行人生: 親愛的老婆的粉絲頁,除了她分享她從土木、到創意寫作、再到軟體工程師的歷程, 她也探討了許多女性、婚姻、職場、母親、幸福、勇氣等的相關議題。 我發現最近許多朋友都和我說: “Brian , 我 (或是我朋友)看到你太太的文章或粉絲頁分享,覺得寫的很好, 很有共鳴!”。 讓我以為是要讚美我,其實都不是的次數越來越多! XD。

矽谷阿雅 Anya Cheng: 阿雅從記者到美國念 MBA, 一連串靠自己努力拚出的亮麗的經歷,當到臉書網路產品科技的行銷長。 阿雅分享的內容有行銷相關、在美國生活求職、也有許多直播訪問, 我當初的直播也就是受到阿雅啟發, 第一次的直播就是在去年和阿雅兩個人互相訪問呢。 每次我都從阿雅身上學習到許多,也都能從阿雅正面積極樂觀的態度得到能量。

矽谷貧窮線下的掙扎: 朋友寫的理財相關的部落格、內容言之有物,每次看到文章都有醍醐灌頂的啟發。 從資料準備工作看到出來每篇文章都很用心,不時的文字幽默內容會讓人會心一笑。

台灣工程師的矽谷故事: Wiston 的部落格, Wiston 是寫"砍掉重練:30歲開始也不遲的工作術" 的作者。 他的部落格也是我從很早開始讀的, 他的書我也有買, 之前親愛的老婆看了後還有寫個心得! 目前 Wiston 在矽谷創業做技術合夥人,是沒有美國學歷,直接從台灣到美國工作、並且走出自己獨特之路的厲害人物。

我是有生產力的人: 前 Facebook 工程經理 Scott 的部落格, 現在他是全球最大同志交友平台 Grindr 的 president, 我從開始學程式後發現他的部落格,從他的部落格我學習到許多他的價值觀、生活工作方法觀念、及書籍推薦。

:vgod's blog: : 從我開始學程式之後發現的部落格, 一路一直關注到現在,作者是 Dropbox 的資深工程師, vgod 的許多文章讓半路出家的我學習領悟, 雖然不認識,但是很敬佩他。

鱸魚: 矽谷工程師,文章寫的很棒, 各種資料搜尋整理的有條理, 佐以思路清晰的起承轉合,讓我每次看了都讚嘆不已,也是我很敬佩的前輩工程師作家!

葉蒂芬/出走社會學家的音樂之旅: 直播訪問的第二位來賓, 社會學家與音樂學家,現在是矽谷的使用者經驗研究員。 從人文、歷史、社會學角度看許多美國議題。

Dr. Joyce Sun - CA Psychologist. 心理學家在矽谷: 最近一次直播訪問的來賓, 加州的執業心理咨詢師, 心理健康議題的專家, 從亞洲人的經驗來幫助理解我們的各式難題。

北加路人日記: 台灣人留美生活,育兒,與職場的點滴,也有許多矽谷的觀察。

矽谷資深女工程師: 矽谷及女性職場的觀察, 不時分享許多矽谷各式職場相關議題新聞。

矽谷,Bonjour!: 旅遊書舊金山人的口袋地圖作者的粉絲頁,分享旅行、生活文章。

Elsa Ho/國際職場與文化觀察筆記: 曾在東京、台北、上海、台北擔任使用者體驗顧問,目前是臉書使用者經驗研究員。 文章關於各地文化及職涯分享。

矽谷美味人妻: 矽谷名人矽谷美味人妻分享各式美食、料理製作, 最近還有自己種植蔬菜的介紹。 和 Dr. IC  一起製作"矽谷為什麼? Silicon Valley Insight" podcast,提供矽谷訪問觀點。

Dr. IC: Venture Two Cents 險而議見部落格,關注創新與創業的資訊。最近和矽谷美味人妻一起製作"矽谷為什麼? Silicon Valley Insight" podcast,提供矽谷訪問觀點。

Chef Jim Chen 矽谷吉姆: 美國企管碩士、擔任醫療器材公司營運主管吉姆, 勇於追夢到國際餐飲學院學廚藝,而後到各式舊金山知名餐廳、米其林餐廳的故事。 現在吉姆在科技公司「領英」(Linkedin) 擔任廚師。

USA 美國工作及旅遊生活經驗分享: 我也是很早開始關注他寫美國工作、生活、房地產、報稅、旅遊、趣談,他的部落格文章多產,關注的類別也很多,也是讓我增廣見聞的知識收集站!

寫了以上的分享後發現我關注的許多人都是在矽谷,而敝公司臉書的作者也挺多的, 我猜想可能是因為臉書的開放文化,所以吸引的人也是這樣的特質比較多!

當然如果你想要簡單一點一個大集合,換日線 匯集了世界各地幾百位作者作品, 提供各領域各國家的觀點,讓你簡單一處看到許多優質內容。

你有推薦什麼哪個內容創作呢? 歡迎分享你的名單, 也希望因為這篇文章,我以上的論述建議,讓你開始練習寫作/創作/輸出!如果你已經有部落格、粉絲頁等,也歡迎你在這裡留言分享, 讓更多人看到你的作品!


歡迎關注我的粉絲專頁,了解更多矽谷經驗、矽谷人物專訪、及各式矽谷新奇事務。
https://www.facebook.com/PivotSoftwareEngineer/







2 則留言:

  1. 很棒的分享,寫作真的是很棒的自我訓練,無論是靈感跟材料的收集、主題跟內容的撰寫編輯,跟讀者與社群的互訂經營,都會不斷敲打自己的腦袋,也必須觀察趨勢、分析自己跟挑戰自己,而且還可以以文會友,非常值得投資啊!

    回覆刪除
    回覆
    1. 真是太好的觀察及總結了, 謝謝 IC Jan (詹益鑑) 的留言, 真是讓這裡蓬蓽生輝呢! :)

      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