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5月23日 星期六

If Not Now, When? 如果不是現在,你哪時候會做出改變呢?

Photo source: Upslash

上次寫的文章: Never waste a good crisis 永遠不要浪費好危機, 分享了我過去很長的低潮經歷,許多人在過去或是現在也正受苦於不同長度的低潮困頓,困難是人生的常態, 重要的是,如何把握當下,為未來的你規劃譜出更適合你的人生道路,讓你在 10 年後回想,感激這次的危機帶給你的機運轉變!

今天想要從另外一個角度來看, 如果你一切順遂, 自己或家人沒有被疫情影響,工作上沒有被裁員或減薪, 除了生活不方便、不能出去玩之外,一切似乎都和之前一樣, 你應該要嘗試現在做改變嗎?

一些讀者曾經問過我, 他們在目前工作做的還順利, 一直以來, 他們可能想要學習程式、或是想要出國進修讀書, 但很擔心放棄現有的累積, 去追求一個不確定能不能達成的目標。

我想這是一個沒有標準答案的問題, 畢竟每個人的狀況都不同, 有的人家中的經濟支柱, 有的人則是在等待綠卡 (如果在美國) 或抽工作簽證 (H1B), 有的人有各種苦衷無法隨心所欲。 如果我們假設你沒有以上那些限制, 你可以做出改變, 現在是好的時機改變嗎?

Bert Lance 曾說過一句很有名的話 : If it ain't broke, don't fix it. 事物如果沒有壞掉, 不要嘗試去修它。 尤其現在又是這麼可怕的時期, 過去 9 週美國失業人口達到 3,900 萬人, 美國大概有 1億 5 千多萬工作人口, 代表失業率已經差不多是 25 %了! 比 2008 金融危機 10 % 的失業率還高上許多。

如果是因為外部因素, 有任何的低潮困頓, 趁機思考未來方向並做出改變,一切似乎沒有什麼問題 (依據我 “Never waste a good crisis 永遠不要浪費好危機” 文章的邏輯 XD), 但我也認為思考未來並規劃自己的人生, 不該因自己處於順境而選擇逃避。 我們正經歷前所未有危機, 而危機也正在加速未來許多改變 (如前天文章  科技業未來的遠端工作趨勢正加速進行),如果你目前沒有經歷任何困難, 你其實可以從容的規劃, 利用現有累積的資源,在未來的浪潮中找到更好的上升趨勢。

有讀者在過去詢問我,他/她在台灣已經做到 tech lead, 帶領一個團隊, 但同時也得到矽谷的機會, 不知道要不要攜家帶眷來矽谷從工程師再從頭累積。 或者是目前是非工程師的讀者, 在上過一些線上課程後, 有興趣持續鑽研, 不確定是否要辭掉目前薪水不錯的職位,盡全力轉行。

我的部落格名稱是 "半路出家軟體工程師在矽谷" (好像每次都沒有辦法有人完全講對!), 但我也不是建議每個人一定要半路出家做軟體工程師、或是一定要到矽谷 (還是這都是大家想要聽的答案?! :) ), 大部分時候, 我都會詢問對方的理想、目標是什麼, 願意做什麼準備及付出,有什麼心理調適, 很多時候, 讀者的反應會是, 他/她計畫目前工作年資再累積 x 年、或是等到升職成某一個等級、又或是存了多少錢之後, 就會正式的朝向目標邁進。



可能是看到多一些例子之後我的感想吧,通常會說需要等待到某一個他/她設定的條件才做某一個行動的, 在真正達到條件願意真的做的真的是少之又少。 畢竟好不容易達到目標了, 真的要馬上放棄新的成就、累積嗎? 還是先享受一下好不容易達成的成果、再把夢想的條件再往後設一些吧。 每次推遲行動後, 下一次要改變需要面對的轉換成本又更高了, 久而久之, 可能就不願意改變了!

我自己過去也有幾段推遲改變的經歷, 在得到第一份美國正職的工作後一年, 我開始感覺到我自己上班及下班後自學的效率開始變低, 可能是我的方法不好、學習的比較沒有系統, 我考慮是否要重回學校好好有系統的學習, 但又害怕我好不容易花了 1 年多才找到正職工作, 應該要多存一些錢,再做改變。 這一拖就拖了將近 1 年, 我才下定決心去正式全職上課, 我最後選擇的是時間比較短的 bootcamp (Coding bootcamp 程式語言密集班- 從不會寫程式到3個月被矽谷科技公司雇用的終南捷徑?), 來作為我進修的管道。

我到矽谷後好像稍微比較沒有這類型的問題, 可能是在這裡大家的行動力都很高, 我看到有人同時上班及進修 MBA, 也有人白天上班, 晚上做自己創業的計畫, 每個人都精神抖擻的不怕改變、活出自我的精神, 讓我被這種氛圍感染, 也是做了許多嘗試 (比如說下班後多寫作、矽谷第一份工作 1 年半後跳槽)。

在臉書工作後, 我經歷一段期間 Impostor syndrome (冒名頂替症候群) , 我遇到的每個人都比我聰明、厲害、及努力, 在這裡工作的確是超級有挑戰! 但在努力了一段期間後, 我也開始適應這裡的步調、標準及工作方式。 我開始有機會當新人 mentor, 在工作上負責更多專案, 在專案上累積了一定的名聲, 讓別人有事情會來詢問我。

雖然有時候工作還是有很多不確定, 工作大致上的挑戰, 我大概可以評估規模並做出相應的準備, 也是在這樣的時候, 我開始覺得有點舒適。 舒適其實是不錯的, 畢竟我女兒出生後、我有很大一部分的時間是照顧她及家庭事務上。 如果有太多不確定或是不可預估的挑戰, 我也會過的很痛苦。

但同時我也是一個需要有不同挑戰的人, 在同一個職位、工作上久了, 我也不時會想要有不同的技術挑戰、或是學習新的 domain knowledge。 過去幾個月, 我也在這件事上猶豫不決,詢問了不同前輩,大家都意見一致的建議去追求新的挑戰!如果目前我的生活都還算順利, 親愛的老婆也工作了幾個月穩定一些了,女兒晚上睡覺可以睡過夜了 (讓我們晚上有完整幾個小時的睡眠),我這時候不嘗試, 哪時候還有可能會做呢?

我只能說知易行難, 平常對於別人給的建議很客觀, 自己真的要面臨類似的問題,卻一直有不同的考量, 比如說疫情開始後, 大家都在家工作、所以我不能好好的面對面了解經理及同事,或是擔心如果整體大環境不佳,公司未來不幸要裁員的話, 待在原本組我的產出及重要性一定是比在新組高,相對會安全一些 (當然也沒有人說得準)。這也是為什麼我之前的文章 “為什麼我建議你開始寫文章、或是任何形式的內容創作”, 鼓勵大家寫作或是內容創作, 我今天把我過往及最近的困境分享出來, 也是讓大家可以看到我也有遲疑、沒有那麼行動力的時候。

但如果我只是把自己困難寫出來,沒有任何行動, 那我這篇也就白寫了! 在此我也和大家分享我最近在工作上做了一個 hack a month。 在敝公司, 工作滿一年的工程師就可以自由換組, 如果對方組的經理願意接受你, 原本組的經理是無法阻擋內部調組的 (讓人才可以自由在公司內轉換,而不是直接離職到其他公司)。 在換組之前, 很多人會嘗試做個 hack a month,基本上就是用 1 個月時間去做不同組的工作, 了解是否喜歡新的組。

有人在做了 hack a month 後下定決心換組, 有人可能會連續做幾個不同的 hack a month, 而有人做了之後發現原本的組比較好, 還是回原組。 不論如何, 都是一個讓人有機會嘗試新工作的機制, 我目前剛做了 1 週, 從新了解不同的專案, 學習新的技術, 有許多覺得自己很笨的時候, 但有新的挑戰, 總是讓我興奮。

今天和你分享這篇文章,是因為我們沒有在低潮困難逼迫我們深思的時候, 我們還是有許多目標及夢想等待我們。 文章的標題是 “If Not Now, When?”, 如果不是現在, 哪時候我們會做出改變呢? 我們總是設下一個又一個條件, 等待準備好的時候、或更好的時機, 但我想要問看這篇文章的你, 真的有百分之百準備好的時候嗎? 真的有個通往目標一路都是綠燈的時刻嗎? 對我來說, 人生大部分時候都是無法準備好的, 高中、大學聯考、留學考試總是可以準備的更好、 面試總是可以練習的更好, 面對喜歡的人告白時候、哪時候結婚、哪時候生小孩、搬家、換工作、換組...我並不是說我們不要準備, 只是在時間有限的情況下, 是不是在準備一定程度後,就該開始嘗試呢?

希望看這篇文章的你,面對你的目標、理想,在問自己 If not now, when? 的時候,有個明確的答案!


歡迎關注我的粉絲專頁,了解更多矽谷經驗、矽谷人物專訪、及各式矽谷新奇事務。
https://www.facebook.com/PivotSoftwareEngineer/







1 則留言:

  1. Impostor syndrome 哈哈哈!以前不知道,但這真的是我....但我也真的沒有什麼hard core skill總覺得都是騙吃騙喝靠關係拿到工作的。直到最近,才真的想要學習一個核心技能,剛好看到你的文章BLOG就認真拜讀了。目前在德州的台資製造業,看了五花八門的線上課程,BOOTCAMP。想下定決心,但又太多選擇,讓我很痛苦哈哈哈。擔心DS/DA已經飽和不如以前樂觀,擔心SE不知從何學起,總總的,已經三十多怕在走錯,又回到現在一樣的狀況,只是為$$上班,完全沒熱情。又異想天開想要重拾年輕的插畫夢想,卻覺得不切實際。哀哀= =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