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2月23日 星期六

2017- 3 個精彩經歷回顧、及 3 個人生領悟分享

2017 年對我來說,比 2016 過的忙碌、充實。2017 年初,我離開 Tesla加入 Facebook,其實2016 年 11 月 SolarCity 才正式併入 Tesla,我那時所在的團隊正在和 Tesla Energy 整合,好像也會是一個有趣的經驗。但是畢竟 Facebook 對軟體工程師的吸引力更大,整個公司文化、使用者、著重的發展都和 Tesla 有很大區別,想要看世界頂尖的軟體公司如何運作的我就跳槽到 Facebook 了。

我一開始在 Facebook 廣告組,學習到線上廣告的運作及 Facebook 如何持續把廣告體驗做的更好。下半年我加入 Infrastructure 組,學習到要支持所有 Facebook Apps (Facebook, Messenger, Whatsapp, Instagram) 的基礎設施是怎麼樣建構及營運的。

今年一個蠻大的成就是被 Facebook Engineering Blog 報導,這篇在Facebook 工程部落格的訪問:Accelerating growth through Facebook's Rotational Engineering Program  刊出了我非傳統電腦科學的求學背景及故事、在 Facebook 貢獻的project及我的感想。 其實 Facebook 牛人超多,我有這個機緣可以被訪問及報導出來有很大一部分是因為我的不同:我的背景不同,進入 Facebook 的管道也不同(新的program),加上自我努力、及一些機緣,我就剛好被選中了,可以被 Facebook 官方報導真的很神奇,我也很感激有這樣的體驗。

2017年12月16日 星期六

2017 年度文章總結

今年的我比較有在更新半路出家軟體工程師在矽谷部落格。我想從我本身的觀察、體悟,分享給大家。以下是我的年度文章總結:

軟體工程師無法逃避的宿命:持續學習、大量練習: 這篇是我今年部落格最熱門的文章,有近1萬7千個點閱,看來大家都很努力向上呢。我從 Hacker News上 How do you keep improving?  討論軟體業的持續學習之必要。要如何判斷你有在學習呢?Learning without a mentor: how to become an expert programmer on your own 提到一個很好的判斷方法:如果你在煩惱、困惑,如果你感到笨拙及一切事物都比想像中難,那麼你就有在學習了。而學習的內容可以參考 Effective Engineer 的 Edmond Lau:首先找你有熱情想要學的領域,如果你沒有特別對哪個方向有熱情,他建議學習和你最專精才能相近的技能。學習貴在實踐,大量練習,用你新學到的知識來開發新產品則讓你更加掌控技能。之前我問了一位 Facebook Engineering Director 軟體工程師如何成長,他的回答很簡單,就是 code, code, code。持續寫程式、用更有效率方法寫程式、寫出更好更高品質的程式,從做中學,從錯誤中學,你就會持續改進變成更好的軟體工程師。

2017年科技業全球薪水趨勢: 矽谷帳面上平均薪水上還是全球之冠,但是考慮到物價、稅率後,德州奧斯汀其實是實質薪水最高的地區,比矽谷高出近50%,西雅圖及丹佛緊接在後,也高出近35%,詳細比較內容請看我的分享。

矽谷流行指南:矽谷標準配備入門包: 矽谷標準配備入門包的圖片,還蠻精確的把當下矽谷流行的事物放進去。Zero to One、各種公司 t-shirt、Venmo、PurpleTie、矽谷工程師潮鞋 Allbirds、Oculus、特斯拉電動車、Blue Bottle Coffee、Soylent等等。


2016 數位廣告營收首次超越傳統電視廣告營收: 2016 年去年數位廣告營收首次超越傳統電視廣告營收、手機上的廣告收入也首次超越桌面廣告收入、而影音廣告則是成長極快的部分。數位廣告的優勢就是更精確的投遞給更可能購買的消費者,我想2017年數位廣告營收會大幅拉開和傳統電視廣告營收的距離。

軟體工程師是否過得很淒慘不快樂呢?: 瑞典一個收集1300個軟體工程師回答的問卷探討軟體工程師是否過的很淒慘不快樂: Are Software Developers Miserable? 結果顯示軟體工程師平均而言"稍微快樂"。矽谷這邊的情況來說,為了要讓員工開心及少為工作外的事情分心,許多公司員工優惠(perks) 給予免費提供三餐,吃不完的零食、喝不完的飲料外,還有符合人體工學的 standing desk及電腦椅、進修補助、免費健身房、免費乾洗服務、家居清潔服務等等。從公司角度大量採購可能不會花費太多,但對員工的心靈及家庭幫助很大,員工心情安心了、快樂了,才可以無所牽掛的高效率寫程式阿。

Coding bootcamp 程式語言密集班- 從不會寫程式到3個月被矽谷科技公司雇用的終南捷徑? 矽谷乃至於全美國各個城市都有許多3到6個月的 coding bootcamp 程式語言密集班,主要的訴求就是不需要你之前會寫程式,只要你上完課程,畢業3個月內可以找到矽谷科技公司的初階軟體工程師職缺。我也以我個人 Hack Reactor的經驗,分享上課內容及如何找尋 coding bootcamp。

有感 ”陳瑞聰之矽谷誰在一例一休?" 不知是哪個矽谷?: 看到台灣身在公司高位的管理階層講一例一休,上位者不是應該帶領大家走出更好的路,讓大家工作生活更有品質嗎?況且矽谷這裡公司都是在比福利的,領導階層是不會(也不敢)公開要大家長時間工作的。

”Lyft总监沈思维谈“硅谷职场”:到底有没有天花板?” 之心得 我參加了在南灣 BitTiger 辦的活動Lyft总监沈思维谈“硅谷职场”:到底有没有天花板?許多分享的內容在他的文章 "职场丨你的老板也是人" 及 "职场丨硅谷职场,如何更好地“挖人”和“被人挖”?"都有所著墨,我認為他的口才及思考邏輯都是華人中頂尖的,許多觀念和我心中所知互相印證。

西雅圖要超越矽谷了? 全世界許多城市都想模仿矽谷、成為矽谷、或是超越矽谷。最近一篇 Seattle’s software job openings outpace Silicon Valley’s 顯示出在 2017 年六月,西雅圖地區的軟體工程師職缺數超越了矽谷(計算方式其實是很簡陋的看職缺標題中有沒有軟體這個詞)。矽谷各大科技公司 Google、 Facebook 都在西雅圖有辦公室,Microsoft 及 Amazon 則是把總部設在西雅圖。 最近 Amazon 的擴張,更是驅動西雅圖科技職缺上升的關鍵。

學習成為更好的軟體工程師: podcast 推薦及尋求推薦: 我每天通勤上下班的時候,喜歡聽 Podcast 來找尋靈感,學習新知。有兩個 Podcast 是我蠻喜歡且一直持續收聽的。其中一個是Soft Skills Engineering: 節目座右銘


It takes more than great code
to be a great engineer.

另一個是 Front End Happy Hour: 節目以輕鬆的方式討論前端開發的相關主題,參與討論的來賓多為 Netflix、Evernote、 LinkedIn,及矽谷科技公司的前端工程師。


感謝你今年的支持及閱讀,下一篇:"2017- 3個精彩經歷回顧、及3個人生領悟分享" 會分享我今年的心得總結。


歡迎關注我的粉絲專頁,了解更多矽谷經驗、矽谷人物專訪、及各式矽谷新奇事務。
https://www.facebook.com/PivotSoftwareEngineer/






如果你覺得我的文章讓你有所學習成長,歡迎你打賞鼓勵我,贊助我買好書籍,讓我思維精進,寫更多更好的文章分享給你,詳情請看我的贊助頁細節



2017年11月19日 星期日

學習成為更好的軟體工程師: podcast 推薦及尋求推薦

來源: Soft Skills Engineering 網站
我每天通勤上下班的時候,喜歡聽 Podcast 來找尋靈感,學習新知。有兩個 Podcast 是我蠻喜歡且一直持續收聽的。

Soft Skills Engineering: 節目座右銘


It takes more than great code
to be a great engineer.

要成為好的軟體工程師,僅僅只會寫好代碼是不夠的。從各種職場的情境、辦公室政治、工作選擇、職涯轉換、美式文化,軟體工程師,或是各個職業的人,都需要有 soft skills 來幫助你進對應退。 Soft Skills Engineering 是一個兩人主持的 podcast,Dave SmithJamison Dance 兩個人每期會回答幾個聽眾詢問的問題,他們的回答通常都很幽默,佐以他們的經驗分享。我從中有許多體悟、學習,並且對未來可能遇到的辦公室情況有一點心理準備。這個 podcast 可以算是我目前聽的眾多 podcast 最喜歡的。

2017年8月6日 星期日

西雅圖要超越矽谷了?

全世界許多城市都想模仿矽谷、成為矽谷、或是超越矽谷。最近一篇 Seattle’s software job openings outpace Silicon Valley’s 顯示出在 2017 年六月,西雅圖地區的軟體工程師職缺數超越了矽谷(計算方式其實是很簡陋的看職缺標題中有沒有軟體這個詞)。矽谷各大科技公司 Google、 Facebook 都在西雅圖有辦公室,Microsoft 及 Amazon 則是把總部設在西雅圖。 最近 Amazon 的擴張,更是驅動西雅圖科技職缺上升的關鍵。

source: https://en.wikipedia.org/wiki/File:Space_Needle002.jpg
來源:https://en.wikipedia.org

2017年7月1日 星期六

”Lyft总监沈思维谈“硅谷职场”:到底有没有天花板?” 之心得

Source: https://www.eventbrite.com/e/bittigerlyft-tickets-35439444332?aff=ehomecard#

2017年下半年的第一天,我參加了在南灣 BitTiger 辦的活動【BitTiger线下】Lyft总监沈思维谈“硅谷职场”:到底有没有天花板? 如果你不知道沈思维是誰,可以參考他寫的這兩篇文章:职场丨你的老板也是人职场丨硅谷职场,如何更好地“挖人”和“被人挖”?

活動的形式是以主持人Qinyuan Feng 和沈思维的問答來進行。我主要幾個 takeaway 心得有下列幾點:

1. 活動標題“硅谷职场”:到底有没有天花板?他認為職場沒有天花板,但個人有天花板。以群體來說沒有天花板,但是個人來說一定會遇到瓶頸。如果你覺得你沒有遇到瓶頸,可能只是因為你的自省能力不足。就單一個能力而言,個人能力的線性提昇一定遲早會遇到瓶頸、這個時候你應該是想辦法在不同的維度來提昇向上。當你以不同能力的鍛鍊來提昇自我,你的綜合能力會在不同維度以曲線發展向上。

2017年5月21日 星期日

Coding bootcamp 程式語言密集班- 從不會寫程式到3個月被矽谷科技公司雇用的終南捷徑?



目前在矽谷乃至於全美國各個城市都有許多3到6個月的 coding bootcamp 程式語言密集班,主要的訴求就是不需要你之前會寫程式,只要你上完課程,畢業3個月內可以找到矽谷科技公司的初階軟體工程師職缺。

如果你 Google `coding bootcamp` 相信你可以看到一堆各式各樣的程式語言密集班,為什麼這種短期班現在這麼流行呢? 主要是許多主流媒體、機構一直在預測到了2020年,美國大概會有一百萬個科技相關的職缺找不到人,人才的供給跟不上市場的需求,是現在科技公司到全世界搶人才的主因,而腦筋動的快的創業家從2012年開始就打造各式 coding school,專門訓練沒有學過程式的人,藉由科技業普遍較高的薪水吸引一波又一波半路出家的軟體工程師。如果說這波科技榮景是現代版的掏金熱,提供人員給科技公司則像是1849時賣鏟子給挖礦人的交易行為。去年 2016年統計就有一萬八千人左右從美國加拿大各地 91個 coding schools 畢業

這些學校,教的內容也都不太相同,有教各式語言像 Javascript、 Ruby on Rails、Python的,也有教 data science的,更有教 iOS Android app development,以及 UX design、product management,舉凡科技公司有需求的職缺,一定有學校會教來填補供給不足的部份。這些學費大致在1萬到2萬美金之間,有的學校只要你畢業後有面試得到offer 並到是有合作的公司上班,還會退給你一部分學費。而許多人最關心的畢業後就業率則是每間不同,從99%到85%,也有一些學校選擇不公布這個數據。

2017年5月14日 星期日

有感 ”陳瑞聰之矽谷誰在一例一休?" 不知是哪個矽谷?

前幾天台灣的新聞:陳瑞聰:政府大談「亞洲矽谷」 矽谷誰在一例一休? "去矽谷看看,有誰在談一例一休的事情?每個人都拼的要死,早上 6 點就開始(忙碌),「每個人都在拼命阿!」" 。

看完我覺得很神奇,矽谷這裡大家都很拼命沒錯,我覺得在美國,應該就是矽谷的步調最快、壓力最大,要和全世界人才競爭,大家都很有自覺努力。但就工作時間來說,但除了在像是在 Tesla 工廠需要 24 小時輪班的工人及工程師要 6 點換班上班,軟體工程師們的上班時間都很彈性。況且上位者不是應該帶領大家走出更好的路,讓大家工作生活更有品質嗎?矽谷這裡公司都是在比福利的,領導階層是不會(也不敢)公開的要大家長時間工作的。

我之前的矽谷軟體工程師的日常工作內容- What does a day look like for a Silicon Valley software engineer? 提到我之前在SolarCity/Tesla的工時 "每天的工作時間大概是 9 點到 6 點,因為我們 standup meeting 是10 點,所以很多組員快 10 點才出現,其實沒有人會管我們幾點到公司、在公司工作多久等等。畢竟 coding 在家也是可以做,我的直屬老闆因為在公司太多人要找他了,所以他不時會在家或是躲到某一間會議室專心工作。"

Facebook 共同創辦人Dustin Moskovitz 就有抨擊過矽谷的工作生活平衡失調  Facebook cofounder slams Silicon Valley's misguided work-life balance ,"My intellectual conclusion is that these companies are both destroying the personal lives of their employees and getting nothing in return."。 而 Science Says You Shouldn't Work More Than This Number of Hours a Week 提到各種長時間工作對健康的各種危害 。在這裡,大家有使命把事情做大做好,但是公司的態度都是希望員工合理工作及健康生活,這才是對企業以及對員工雙贏的方式。

2017年5月12日 星期五

矽谷流行指南:矽谷標準配備入門包

你知道現在矽谷流行什麼嘛?日前我看到一張圖: Silicon Valley Starter Pack (矽谷標準配備入門包),還蠻精確的把當下矽谷流行的事物放進去,你猜猜看目前矽谷在流行什麼呢?





2017年5月5日 星期五

軟體工程師無法逃避的宿命:持續學習、大量練習

前幾天在 Hacker News 上有人詢問要如何持續改進:How do you keep improving? 就軟體工程師來說,工作一段時間後會感到事情變得有規律,你累積的經驗及知識足夠完成日常工作所需,就算有新的技術沒有學習,你使用舊有方式也可以完成任務。

但軟體工程是個很特殊的行業,其他眾多行業的人從大學以來累積的知識能力,一般不會過時的太快,工作累積經驗後越來越輕鬆。軟體業則是各種技術百花齊放,從新的語言、新的框架(framework)、新的協定、每一個新事物都有其解決問題的獨到之處,如果你連續幾年都沒有學習、不了解趨勢及可以使用的solution,可能很快你就會被市場淘汰,也很難找到下一份工作。

如果持續終身學習那麼重要,那首先,要如何判斷你有在學習呢?這篇文章 Learning without a mentor: how to become an expert programmer on your own 提到一個很好的判斷方法:如果你在煩惱、困惑,如果你感到笨拙及一切事物都比想像中難,那麼你就有在學習了。 (If you're irritated and a little confused, if you feel clumsy and everything seems harder than it should be: now you're learning.)

有學習是一個開始,那麼你需要學習什麼呢?撰寫 Effective Engineer 的 Edmond Lau有一篇好建議:Master Adjacent Disciplines,文中提到許多人會困惑不知道是要通才般的學習各種技能還是把一項能力學到極度專精對職業生涯發展比較好?他的建議是首先找你有熱情想要學的領域,如果你沒有特別對哪個方向有熱情,他建議學習和你最專精才能相近的技能。像是前端工程師除了網頁端的技術外,可能可以學習一些產品設計、API設計及實踐等等,如果你是infrastructure engineer,相近的技能像是資料庫、基本的網頁開發、或是機器學習。學習相近技能的好處是你可以在工作上可以減少依賴別人,而在更多時候自給自足。

2017年4月29日 星期六

軟體工程師是否過得很淒慘不快樂呢?

你覺得軟體工程師是個怎麼樣的職業?高壓?常常趕 deadline? 工作生活作息和常人相反?受人尊重?得一直學習不然一下就會被淘汰?

瑞典最新一個收集1300個軟體工程師回答的問卷探討軟體工程師是否過的很淒慘不快樂: Are Software Developers Miserable? 結果顯示軟體工程師平均而言"稍微快樂"。這對各公司來說是個好消息,畢竟員工的快樂程度和生產力是有正相關,有個平均而言是快樂的工程師,長期對公司產出應該是比較穩定正向的。


那軟體工程師為什麼有可能會不快樂呢? 從上表可以看出前10個因素讓軟體工程師不開心。因為軟體工程師的工作本質就是要解決問題,而過程中被各種各樣原因影響而困住是最常見及普遍讓人感到不快樂的主因。當然從另一面來說,解出問題帶來的成就感也是軟體工程師快樂的主要來源。

2017年4月28日 星期五

2016 數位廣告營收首次超越傳統電視廣告營收

這兩天科技及廣告界的大新聞: Desktop and Mobile Ad Revenue Surpasses TV for the First Time,從2004年開始記錄美國數位廣告和電視廣告營收的 IAB,指出去年數位廣告營收首次超越傳統電視廣告營收、手機上的廣告收入也首次超越桌面廣告收入、而影音廣告則是成長極快的部分。

數位廣告大部分的營收,大多都被兩家公司賺去了:搜尋引擎龍頭 Google 及社交網路龍頭 Facebook。目前數位廣告的優勢就是更精確的投遞給更可能購買的消費者,當你在 Google 搜尋某項東西,可能就會選擇點擊廣告的結果、而當你在滑 Facebook 動態消息時,更可能看到許多和你 Liked 相關的廣告。

相比之下,電視廣告沒辦法很精確的知道當下螢幕前看到的觀眾是誰,目標不能定義清楚,解決方案就當然只能對更大範圍嘗試,顧客轉化率一定就差多了。

以目前 Google 及 Facebook 廣告的平台,一個廣告我可以選擇目標群眾的地理位置、性別、年齡、興趣等等條件,又可以同時用相似但稍微不同的廣告來A/B test 實驗,實驗投遞廣告一出現有明顯的差異時,可以立刻加碼效果好的並停掉效果差的,最後,我可以在兩家公司平台看到廣告結果圖表數據,這些種種優勢,都是傳統電視廣告難以提供的服務,所以我想2017年數位廣告和傳統電視廣告的營收會更劇烈的拉開差距。

Google 和 Facebook 兩家公司的股價最近都創下新高,其他平台像是 Twitter、Snapchat、Pinterest 都還沒有跡象可以撼動兩個霸主地位。好股票,不買嘛? :)


歡迎留言或來信討論,如有錯誤歡迎指正,如要轉載請註明出處,謝謝。




2017年4月23日 星期日

2017 年科技業全球薪水趨勢 (2019 更新)

Hired.com 是我蠻欣賞的一家公司,它為缺人才的科技公司提供了另類的招募途徑,把傳統的求職過程變成公司來競標各個候選人,候選人填完基本資料及薪水要求條件,就由公司來決定是否聯繫及開始面試流程。因為一開始雙方都有共識最後大致的薪水,也就幫雙方節省不必要的面試時間及精力。

因為 Hired.com 有雙方的資料及最後簽合約的金額,很適合做成一個年度報告。今年是第二年從全世界16個主要科技求才市場分析總結了 5000 家公司、45000 個求職者及總共 28 萬筆合約內容,做成這份報告。(若要加入 Hired.com 我的邀請連結在這裡,詳細內容請看 主動出擊- 我要找工作了,現在美國都用什麼找工作?哪個網站平台能讓我有較多面試機會? )

開放、透明一直是驅動科技創新的基石,薪水透明化在最近幾年在矽谷有越來越多人響應。資訊不對稱通常是讓公司對求職著有薪水談判的優勢,這個影片有一個好的介紹:Adam Ruins Everything - Why You Should Tell Coworkers Your Salary


2017 年這份報告總結,舊金山矽谷地區的軟體工程師在平均薪水上還是全球之冠,澳洲墨爾本則是美國之外提供最好薪水的城市。但是如果你只是為了拿最高的薪水而決定搬到舊金山矽谷地區,請先考慮舊金山矽谷現在瘋狂的房價物價!

2017年1月1日 星期日

贊助半路出家軟體工程師 ( 2020 更新)

我是半路出家的軟體工程師, 半路出家軟體工程師在矽谷是我的部落格,分享了我轉換跑道的一些心得,以及我在矽谷的所見所聞。內容主要著重在美國找工作、矽谷新奇新聞、工程師精進方法等等。基本上就是我覺得有趣或是可以幫助到人的議題,期望藉由我的分享讓大家了解美國、矽谷、或是軟體工程師的職業。

因為讀者鼓勵我建立打賞,我想如果建立起贊助模式,我會更有鬥志及動力寫出各種幫助大家的文章。我會利用贊助購買書籍,增進我的思維能力。

目前有幾個方式可以贊助我:
2020 年我寫了 “給初到美國、或即將來美國的朋友的各式生活建議”, 文中包含了一些我的推薦連結, 如果你有興趣註冊使用我推薦的產品, 也算是支持贊助我呢!

金錢贊助的方式,第一個是 Patreon
https://www.patreon.com/pivotSoftwareEngineer

Patreon 目前有幾種贊助金額模式,因為 Patreson 會希望累積長期創作者和客戶的模式,所以沒有一次性的捐款。 而 Patreon 一開始贊助後會等到下個月 1 號才會扣款,所以如果你希望只贊助一次,記得在下個月 2 號之後取消歐!


第二個是使用 Paypal 來做一次性付款贊助(金額可以自由選擇)
https://paypal.me/pivotswe?locale.x=en_US

第三個是一次性的信用卡付款贊助 (使用 Stripe 支付)












謝謝你的贊助及鼓勵歐!


謝謝你的支持!



謝謝你的支持,我會使用這筆款項購滿更多書籍,分享更多文章的!如果有任何建議,歡迎隨時和我提出!